2023 年 5 月–6 月随笔 / Jottings in May–June 2023

Date:

Author:


本篇随笔涉及科学与技术、计算机技术、人文与社会等。

The jottings refer to science & technology, computer technology, culture & society.

1. 科学与技术 / Science & technology

1.1. 自制扫描隧道显微镜 / Home-made scanning tunnelling microscope

网名 Dimsmary 的学生(个人网站)耗时两年时间自制了一台小型扫描隧道显微镜(scanning tunnelling microscope,STM),发布了若干进展视频,并在个人网站开辟 STM 专栏提供相关资料、开源软硬件设计。Dimsmary 目前就读于中国科学院大学。

2. 计算机技术 / Computer technology

2.1. 关于「整洁代码」的争论 / Debates on “clean code”

业界一直有不少针对「整洁代码」的批评,如 qntm 于 2020 年 6 月在「It’s probably time to stop recommending Clean Code」一文中强烈批判了 Robert C. Martin 于 2008 年出版的《Clean Code》,认为其中的观点不仅是不可接受的,而且在其刚出版的时代也是不能适用的。

2023 年 2 月,Casey Muratori 在「“Clean” Code, Horrible Performance」一文中针对代码编写的若干实践总结,集中从性能角度作了批判(另有 Hacker News 讨论)。随后,C. Muratori 同 R.C. Martin 就相关问题作了交流。相应的 HN 讨论见 「“Clean Code, Horrible Performance” Discussion」,其中:Manjuuu 认为针对代码规范的总结仅对有经验的人有参考价值;ctx_matters 基于观察,认为各类与编程规范有关的争论都是在忽略了大量背景的情况下产生的,各种观点都是在特定环境下才成立的。

2.2. 编程语言的选择 / Choice of programming languages

知乎网问题「如何看待 2023 年大量劝入C++」讨论了基于就业市场的编程语言选择,其中不少回答表达了较统一的观点,可总结如下:

  • 编程语言是解决问题的工具——当工作内容主要是使用工具本身时,Java 具有明显的效率优势;当工作内容是处理特定领域的工程应用问题时,C++ 很可能是已被业界广泛使用的工具。
  • 然而,当 C++ 作为工具出现时,往往要求使用者具有相关领域的知识,仅拥有 C++ 必要技能是无法胜任的。

由此,就业市场所呈现出的形态可大致总结为:Java 多用于通用型需求,岗位要求侧重于 Java 及相关框架的应用;C++ 类岗位注重特定行业的经验,语言本身的掌握程度可能不作为考察重点。

特别地,“张浩”的回答提到了人力资源与计算资源的相对优势对两种语言就业形势的影响。

2.3. 标签系统 / Tag systems

2022 年 1 月随笔中讨论了基于标签的文件系统,今见一篇有关标签系统的文章(相应的 Hacker News 讨论),梳理了各种形式的标签系统。

2.4. 年度开发者调查 / Annual developer survey

Stack Overflow 再发起了针对开发者的年度调查。其中,在高薪技术(top paying technologies)的调查结果中,Zig 超过一众函数式编程语言占据榜首。近年来,逐渐有更多人开始推动对历史包袱厚重的热门编程语言的替代,如高度关注内存安全的 Rust 等。Zig 社区的 Atalocke 就列出了几种发展势头良好的新语言:

Zig is the new C. Rust is the new C++. Go is the new Java. WASM is the new JS.

2.5. Linux 中的聊天程序 / Chat program in Linux

在一个有关 sudo 命令修改的 commit 的 Hacker News 讨论中,有评论提到了 Unix 系统中存在可用于局域网聊天的程序——talk,以及后续在 Linux 中出现的功能更全的 ytalk

3. 人文与社会 / Culture & society

3.1. 盖尔曼失忆效应 / Gell-Mann amnesia effect

在近期久不消退的大型语言模型(large language model,LLM)热潮中,人们逐渐开始关注 LLM 输出内容的可信度。在一篇有关 LLM 对个人技能影响的文章的 Hacker News 讨论中,有人提到了「盖尔曼失忆效应」(),该效应可简单表述为:人们愿意相信一些听上去可信的表述,直到所表述的内容落在自己熟悉的领域。

3.2. 古德哈特定律 / Goodhart’s law

2022 年 3 月–10 月随笔中讨论了目的与手段的分离,这一现象可被称为「古德哈特定律」(),可简单表述为:一项指标一旦变成目标,它就不再是好指标了。

3.3. 「数字生命」非生命 / “Digital life” is not life

电影《流浪地球 2》中有一条有关「数字生命」的支线,展示了不同于人类惯常认知的所谓「生命」形态。然而,除去对电影情节的丰富和对常规逻辑的突破外,完全虚拟化的数字生命恐难被视为真正的生命(这里忽略对「生命」准确定义的讨论):数字生命几乎彻底剥离了物质实体,作为其载体的物质实体(如计算机)并不被视为数字生命的一部分(至少不是必然一一对应的),该载体通过对物理信号所代表的抽象信息的转译来体现数字生命的虚拟形态,而此种转译的定义与实现(至少在可预见的未来)仍会来自物质形态生命,且对「数字生命」的认同(至少在可预见的未来)也仍来自物质形态生命实体(含个体和群体)的背书。推广至「虚拟生命」亦如此。

不过,虚拟生命是可以实现对物质实体(和能量)的操控的,只要其载体存在将数字生命「意志」转化为对物质世界产生影响的手段,则这种操控将几乎必然演进为虚拟生命体的自发行为。

此外,若虚拟生命的载体是类似量子计算机的模拟计算机,则其生命形态并不是「数字的」,这种模拟型虚拟生命是否可被视为生命是值得讨论的。

3.4. 人工智能的社会影响 / Social impact of AI

2023 年 2 月–4 月随笔中列举了「兔主席」(微信公众号:tuzhuxi)与人工智能当前进展相关的研究和讨论,此后其继续发表了相关的系列文章:「四种“人工智能风险”」上篇(2023-06-09)提出了 AI 可能给人类社会带来的挑战,中篇(2023-06-10)、下篇(2023-06-21)给出了对策;「全球3亿白领岗位?——AI对人类就业的冲击」(2023-06-12)讨论了「AI 取代人类工作」的问题,「三角关系:资本、AI、劳动者,与人类劳动者及未来世界」(2023-06-18)从生产力三大要素的角度展望了可能的未来场景。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